首页 寺院简介 会长简介 保定佛教新闻 佛教资讯 莲池讲坛 佛教文摘 政策法规
 安徽省芜湖市人大常委...
 保定佛协举办永远跟党...
 蠡县德善寺举办学党史...
 蠡县普贤念佛堂组织永...
 安国佛协举办永远跟党...
 永远跟党走——唐县佛...
 祝贺唐县佛教协会第五...
 博野佛教场所深入开展...
 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佛教资讯

凯朝教授:浅谈佛教僧侣办理养老保险、社保基金的意义得失

更新时间:2010-07-11 11:22:52点击次数:6342次

    故往今来,佛教主张众生平等、无分别心。释迦牟尼佛说过,只要人(包括一切众生)活在这个娑婆世界,无论是谁都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四想的痛苦,乃至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五盛阴苦等八苦。古德也说过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;离世求菩提,犹如觅兔角。”目前,我们提倡 “以人为本”(与佛教界提出的人间佛教、弘扬世间法一致)创建和谐社会。如若人都做不好,那又如何谈得上成佛呢,因为“人成则佛成”。

    佛以及各宗派的祖师们从来也没有说过,出家就断尽一切烦恼,就不会受任何疾病,要知道,出家皈依佛门成为僧侣,乃佛教四众弟子之一。如若利用好佛教寺院这个清净的环境,殊胜的道场,如法修持,将会有健康的身心。反之,如若懈怠,则将会有四种邪气(俗气、阔气、官气、霸气)侵染内心,那是十分危险的。如果僧侣坚持以戒为师、以法为师,过好每一天、每一月、每一年,乃至一生,静心修持,则难行能行,难学能学,也就不会生病。这是对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大德而言,一般的僧俗是难以达到的。因为,一般的僧俗是很难守住身、口、意三业。如果人确实一生能守住身、口、意三业的话,那就能够达到“即身成佛”的果位。也就应合了宗喀巴大师在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中所开示的,“不行难行业,不获难得果”的道理。

    佛教是宽容、包容的宗教,我国的宗教政策规定宗教信仰自由,谁也说不好今天出了家,日后就永远不还俗了。我以为,中国佛教界要为佛教自身和社会培养两用人才,从长计议,这样更能够体现佛教本身的慈、悲、喜、舍的精神。即使从佛教寺院还俗,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,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。说白了,佛教不能做“自了汉”,要先让老百姓切身体会到佛教的宽宏、包容之心。正信的佛教要主动关心社会,不仅培养佛教自身人才,还应着眼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,这在有些国家已经实践了多年。如日本、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、香港等地区的佛教界已经认识到这一点。高僧大德们已经像菩萨一样,主动为社会和大众切身利益精进于普度众生的菩萨道上,为社会各界培养了方方面面的人才。我们要认识到,现在是信息时代,真正的高僧大德不会光考虑自己,他们会像地藏菩萨一样,以“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”的包容心,义无反顾地站在大众的立场上,即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
    我想,最主要的还是佛教的自身建设,这是尤为重要的。因为,佛教团体内部自身建设的好坏,直间影响到佛教信徒和社会人群。信仰坚定的佛教僧俗,他们是不会只考虑自己利益的,会首先考虑人民大众的利益。诸佛、菩萨宏愿的实现,就是因为没有只考虑到自己的利益。他们能够离苦得乐,最主要的还是以“心”做事,别无他求。他们有 “自未得度先度他”的慈悲心,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菩萨心肠。所以说,佛教界应面对现实,以对自己负责、对社会负责、对众生负责的态度,对待人世间的一切。应知道,我们不可能一进入佛门,出了家,就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,这种想法是不对的。佛祖早就对众生讲过了胜义谛和世俗谛两个方面的修持道理,及显宗“多生成佛”,密宗“即身成佛”的见解。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,全仗众生选择。行者认为哪一法门适合你修持,你就去实践,这是关键。释尊开示说:“住戒有慧人,修习心与慧;有勤智比丘,彼当解此结”。

    我认为,有条件的佛教寺院,要依照社会的发展,充分利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,积极适应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、以人为本的理念,继承和发挥佛教界古德提出的“人成则佛成”的教诲,认真学习、勇猛精进,即会取得成绩。当前,我国形势好,宗教政策好。应当知道,如果我们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国家,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,那将如何谈得上“养老保险”、“社保基金”的加入呢!我们宗教界在寺院修行的僧侣参加了各种保险,这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教政策落实和社会法制的健全。我相信,中国佛教的兴旺是随着我国各领域的改革与开放大发展而发展。现在,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,一个构建和谐社会、全面走向小康的盛世。我们应该有新的理念,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良传统,先成人后成佛,从“心”开始。

(编辑:保定佛教资讯网)
保定市佛教协会主办 www.bdfjzx.com
地址: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穿行楼北街57号真觉禅寺  邮编:071000  电话:0312-2019833
Email:bdfjxh@163.com    技术支持:友乐网络  冀ICP备08009030号  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07号